徐源泉公馆 处仓埠街南下街。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徐源泉于民国二十年(1931年)建。坐东朝西二进二层、砖木结构、占地575平方米。门楼、卫兵室、花园等附属建筑总共4230平方米。柱、梁、门、窗、隔扇、天井、栏杆上有精工浮雕或镂雕的花鸟虫鱼,或历史人物故事等。楼梯、楼板、厢房地板均为木质,另有水泥装修雕饰门柱、门额、槛窗等,具西方建筑风格。整个建筑从院门到花园大门至最后一进,因地就势,形成步步高的格局,新颖别致。
徐源泉(1886—1960),出生于湖北黄冈仓埠镇,后属武汉新洲区仓埠街道,今属武汉长江新区仓埠街道。宣统二年(1910)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堂。1911年秋,闻武昌首义,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,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。后任上海光复军参谋、骑兵团团长。
人物经历
二十岁那年,徐源泉随在武卫左军中任管带的族叔至安徽,入随营学堂学习,后保送进入两江总督端方创办的将备学堂,毕业后入南京陆军学堂任见习(实习教官)。开学两月,武昌举义,清廷唯恐发生如湖北新军那样的变乱,调任张勋部队包围学校,搜捕师生中的革命分子。为了保证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,校方决定解散师生,令各自暂且归乡。徐源泉和一部分同学由江苏返湖北,至武昌都督府报到。当时,1911年10月,汉口战况于革命军极为不利,清廷军队倾巢南下,以图挽回颓势。湖北军政府决定招募新兵,扩充起义军力量。黎元洪派人至徐所住的客栈向军校学生发出邀请。徐源泉号召学生军三百余人,自为队长,连夜渡江到汉口,于大智门火车站与清军激烈交战。此为徐源泉从军上阵的开始,也是他参加国民革命的开始,是他一生功劳薄最为光辉的一页,所以在他的“回忆录”中有详细地叙述。辛亥革命后,徐源泉在南北军队中辗转任职,后归属张作霖部下。“皇姑屯”事发不久,随东北军编入国民革命军,1929年,率四十八师驻防湖北,参加中原大会战,因战功提升第十军军长。1930年8月,蒋介石在全国设立“清乡”机构,徐源泉任湘鄂西边区“清乡”督办公署督办、鄂湘川“剿共”总司令等职,率领所属部队“围剿”湖北共产党洪湖根据地,镇压共产党在黄安、麻城领导的农民起义(史称“黄麻起义”)。1935年4月,晋升二级上将,1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。
命运变迁
从1929年起,命运的变迁,将徐源泉的军事生涯又一次地转移到家乡湖北,此后两三年内,徐源泉在老家仓埠建公馆,同时,在公馆的侧面,原仓埠巡衙署旧址上起屋办“仓溪小学”,后改为“正源中学”,即前述“新洲第二中学”。也是在这一段时间,徐在武昌昙华林修建西式新古典主义公馆,将家眷安顿在此。每逢战事间隙,徐便赶回武汉与家人团聚。
1937年,南京保卫战开始,为了安顿唐生智誓死保卫首都的战时决心,蒋介石将大批军队调派给唐指挥,原以为可以作一段时间的坚持,拖住日军有生力量,赢得军队的喘息,换得南京政府逐渐向西撤退。驻湖北的徐源泉部也被派谴,急急东上,参与大战。徐的部队在南京城外围,被先被派守栖霞山,后被派守乌龙山,日军以海空军作强势攻击,徐源泉率军抵抗,但最终未能守住要塞。八日之内,南京城外围,所有的制高点相继失陷,最后陷落雨花台,日军居高临下强攻南京城,南京保卫战失败。
徐和他所率部队,以城外丘陵地带为掩护,得以撤离战场逃得性命。但是城内尚有中国军人十万突围不出,遭到日军残酷屠杀。
这一场生死惨烈的战事,对于徐源泉的心理状况,绝对有着很大的刺激,即便他曾经半生戎马,后几年,他于军界政界坚决引退,不能说与当年南京保卫战的亲历无关。
徐源泉公馆
徐源泉公馆坐落在仓埠南下街,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,由国民党中央执委、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耗资十万大洋修建。公馆坐西朝东,面向井市,背靠武湖,楼台相间,亭池错落游廊四护,古木掩映。全部建筑面积约1170平方米,既有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,又具西方建筑特色。正楼上下两栋,进深36.8米,面积575平方米。门楼上镌有“震旦延辉”四字,系黎元洪总统的秘书张贞武手书(文化大革命中被铲平)。内造木楼,前后串通,楼内棱花隔扇,七夺天工;镂空人物、兽、鸟雕像,栩栩如生;西式房门,上呈半圆形;水泥门柱,饰浮雕花卉;地铺水磨石,红底五色花纹。厢房地铺木板。右房建地下室。楼外重檐叠构,角牙飞耸。檐上雕有如意斗拱,檐下饰有各种故事。正楼后面有牌楼、门房、卫兵室;左侧有花园、假山、六角亭;东南有正源中学、正源小学。花园里,春有花,夏有荫,秋有果,冬有绿。赏心悦目,美不胜收。 解放后,徐源泉公馆为新洲县第二中学所用;正源中学、正源小学也改作新洲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的校园。1984年、1988年,徐源泉公馆被新洲县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供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。
一、早年经历
徐源泉,又名克诚,派名继绩,188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仓埠镇(今属武汉长江新区)。他早年进入武卫军所办的随营学堂学习军事,因成绩优良被保送深造,后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学堂。在校期间,他加入了同盟会,积极参与革命活动。
二、军事生涯
辛亥革命时期:徐源泉参加了辛亥革命,并在阳夏保卫战中担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,率领学生军英勇抗敌。此后,他历任骑兵团团副、步兵第一团团长等职,逐渐在军界崭露头角。
北洋政府时期:在北洋政府时期,徐源泉历任多个职务,包括新疆督军府参谋、江苏陆军第六混成旅第二团团副等。他还曾随张宗昌赴东北解散白俄部队,并收缴重型武器。
国民党时期:1926年,徐源泉被授予陆军中将衔。次年,他任第六军军长,并参加了中原大战。此后,他历任湖北省清乡督办、第十六路总指挥、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等职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担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,率领部队在安徽太湖、潜山、六安一带作战,并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。
三、政治与社会活动
政治活动:徐源泉在国民党内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,他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,并多次参加国民党的重要会议。在国共内战期间,他因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被解除军职。然而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仍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,并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等职务。
社会活动:徐源泉注重兴学育才,他独资创办或倾全力捐助了多所学校和中学,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。此外,他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,为武汉等地的发展做出了努力。
四、晚年生活
1949年,徐源泉赴香港,后转往台湾。在台湾期间,他曾任湖北同乡会理事长,为台湾地区的湖北同乡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。1960年,徐源泉在台北病逝,终年75岁(也有说法称他享年101岁,于1985年病逝,但此说法可能存疑)。
徐源泉公馆交通路线:武汉长江新区仓埠街道(新洲二中校内)
乘车:
大巴路线:新荣村客运站——仓埠
轻轨路线:轻轨21号线——阳逻开发区——仓埠
驾车:武英高速(或汉施公路)——阳逻施岗出口——109省道(往红安方向)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angbu.com/post/xuyuanquan.html 千年古镇仓埠 https://www.cangbu.com